中国法学会2021年度部级专项课题(董必武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申报公告
更新时间:2021/11/23 11:00:11访问量:(0

中国法学会2021年度部级专项课题(董必武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纳入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管理,按照《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规定执行。现将2021年课题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服务法治实践,努力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法治保障。

二、专项课题选题及资助经费

(一)专项课题选题

1.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构建数字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

2.中国共产党依法依规全面从严治党基本经验研究;

3.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规律研究。

根据申报情况以及专家评审结果,从以上选题中确定立项的课题。

(二)获准立项的每一课题资助经费为3万元。

三、申请人资格

1.申请人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作为课题实际主持人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2.申请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正处级以上行政职务。

3.申请人可以组成课题组申报,但申请人本人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足以单独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也可单独申报。

4.申请人作为主持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同时可作为另一个课题的课题组成员。超过的,按不合格申请处理。

5.承担过或正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中央部委批准的相同或相近研究内容的课题的,或承担中国法学会及研究会课题尚未结项的,不得申请。立项后发现主持人或课题组成员以相同或相近研究内容申报国家级或其他省部级课题并已立项的,予以撤销。

6.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应当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对申请人资格进行审核,并承诺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申报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身份的真实性。

四、评审程序

1.评审工作采用专家通讯匿名评审方式。评审包括:内容评审,评审指标主要涉及申请人对选题价值的理解、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基础评审,评审指标主要涉及研究团队尤其是主持人的研究能力、在课题申报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计划和成果形式等。

2.内容评审评分排名前30%的进入基础评审,其余淘汰。

3.评审总分由内容评审和基础评审的评分构成。内容评分占65%,基础评分占35%

4.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会同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组织召开定评会。同一课题的全部申请书按评审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排名第一的予以立项。报请中国法学会有关领导确定拟立项课题名单。

五、研究期限、成果形式和结项鉴定

课题的完成期限原则上为1年。因特殊原因需要延期的,应在课题到期1个月前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延长时间不超过1年。未按期申请结项又未提出延期申请、无正当理由申请延期未得到同意、或者同意延期后仍未如期结项的,不再接受结项申请,课题主持人5年内不得申报中国法学会课题。

课题最终成果应以完整的研究报告形式报送中国法学会。鼓励在研究过程中针对重要问题或观点以决策咨询报告的形式提交阶段性成果。

结项鉴定采用专家匿名通讯鉴定的方式进行。鉴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六、申请办法

1.申请人仔细阅读申请书中的填表说明,填写申请书。为了方便申请人申报,申请时暂不需要所在单位、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盖章。

2.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申请书》和《内容评审活页》、《基础评审活页》纸质版各1份到社会科学处项目管理科(致远楼502办公室)。申报材料统一使用A4纸,左侧装订。电子版发送科研处邮箱。邮件名称和附件名称均为:申请人+课题名称。

《内容评审活页》包括选题价值、研究情况综述、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与申请书的表四一致。《基础评审活页》包括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基本情况、主持人曾经承担科研项目的情况、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研究计划和成果形式等,与申请书的表一、表二、表三、表五一致。

内容评审为双向匿名通讯评审,在《内容评审活页》中不得出现任何透露申请人个人信息的文字,如所发表论文的名称,否则将作为不合格申请处理。

3.课题申报截止时间202112月3日17:00前,由学校统一报送。

七、其他事项

1.申请人应遵守《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

2.本专项课题的申报工作由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具体负责。

3.申请人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经查证属实,取消申请资格,如获准立项则撤销立项。

4.不得以已发表或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报课题。

5.获准立项的课题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文本,本申报公告为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人:于振

电话:65502536

邮箱:kyc@zznu.edu.cn


申请书.doc

基础评审活页.doc

内容评审活页.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