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202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2/2/28 17:27:37访问量:(0

各学院(部):

按照本年度工作部署,根据《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教社语〔2020〕524号)要求,现将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精神;

2.具有良好的研究工作基础,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3.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支持的研究工作;

4.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博士学位或受聘副高级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

5.申请者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6.以下条件至少达到其中2项(申请人为主持人或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管理学部)或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不少于1项;在权威期刊目录(见附件)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在百佳出版社出版著作不少于1部;获得过省部级奖励二等奖及以上不少于1项。

有以下情况者不得申报:正在申请和已获得国家人才计划(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计划(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计划(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等高层次人才计划和本计划支持者。

二、申报名额

我校限三项。

三、申报学科范围

按照以下学科归口申报:1、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2、哲学;3、逻辑学;4、宗教学;5、语言学;6、中国文学;7、外国文学;8、艺术学;9、历史学;10、考古学;11、经济学;12、管理学;13、政治学;14、法学;15、社会学;16、民族学和文化学;17、新闻学与传播学;18、图书情报文献学;19、教育学;20、心理学;21、统计学;22、体育学;23、港澳台问题研究;24、国际问题研究;25、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四、评审程序及资助方式

评审程序分为资格审查、同行专家评议、会议答辩,评审结果经评审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后报省教育厅审定、公示、批准。

凡列入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者,省教育厅给予经费资助,学校需按照不低于1:1配套。资助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一次核定,当年拨付,经费使用须符合有关财务规定。

五、结项验收要求

结项验收时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中的3项:

1.著作类成果已经正式出版。

2.须发表CSSCI来源期刊、SSCI、A&HCI收录期刊相关论文不少于1篇,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专论或理论版文章(3000字以上)不少于1篇。

3.研究咨询报告属于应用研究的,提出的理论观点、政策建议等被省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采纳或者有省级以上领导批示;属于基础研究的,须有5位同行专家(至少有3名校外专家)鉴定意见。

4.建设期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管理学部)或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不少于1项。

5.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二等奖以上)或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奖特等奖不少于1项。

创新人才建设期内所有成果均应标注“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字样。

六、申报方式和时间

本次申报工作使用“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完成电子数据的采集和报送,不接收纸质材料。

1.申报系统将于2022年3月3日开通,届时可以登录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网(http://jyt.henan.gov.cn/sk/)进行申报。

2.个人申报通道将于2022年3月15日18:00关闭,申报人员请自行登录系统,在线填写《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并提交。

七、申报要求

1.本次申报以学院为单位上报,需提交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包括申报书中填报的论文、专著、项目、奖项、相关学术荣誉等原件)、成果复印件及汇总表,不受理个人申请,上交审核时间为3月10日,逾期和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不予受理。审核通过的复印件会加盖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印章,返还给申报人,申报人需扫描形成一个PDF文档,上传至系统。

联 系 人:于振

联系电话:65502536

技术咨询电话:0371-56713633

汇总表.docx

 

附件:权威期刊目录

附  件

权威期刊目录

学 科

权威核心期刊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

(8种)

A马克思主义研究

A求是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教学与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管理学

(19种)

A管理科学学报

A管理世界

南开管理评论

中国软科学

科学学研究

公共管理学报

科研管理

管理科学

经济管理

中国管理科学

管理评论

管理工程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行政管理

运筹与管理

系统工程学报

预测

研究与发展管理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哲学

(7种)

A哲学研究

哲学动态

自然辩证法研究

道德与文明

世界哲学

中国哲学史

逻辑学研究

宗教学

(2种)

世界宗教研究

宗教学研究

语言学

中国语言文字(8种)

A中国语文

汉语学报

古汉语研究

世界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

当代语言学

方言

民族语文

外国语言文字(6种)

A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界

外国语

中国外语

现代外语

中国翻译

外国文学

(5种)

A外国文学评论

国外文学

外国文学

当代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8种)

A文学评论

中国文学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

文学遗产

中国比较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文艺争鸣

民族文学研究

艺术学

(13种)

A文艺研究

A美术研究

A中国音乐学

音乐研究

戏曲艺术

民族艺术

电影艺术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新美术

中国书法(4000字以上)

建筑学报

风景园林

国际城市规划

历史学

(12种)

A历史研究

世界历史

近代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

史学月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文史

考古学

(4种)

A考古学报

考古

文物

人类学学报

经济学

(24种)

A经济研究

A金融研究

世界经济

经济学(季刊)

经济学动态

中国工业经济

会计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经济学家

经济科学

中国农村观察

财经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村经济

财贸经济

国际金融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农业技术经济

审计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国际经济评论

世界经济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政治学

(10种)

A政治学研究

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亚太

国际问题研究

现代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研究

外交评论

国际观察

国际政治研究

法学

(11种)

A法学研究

A中国法学

中外法学

法商研究

清华法学

法学家

法学

现代法学

政法论坛

法制与社会发展

环球法律评论

社会学

(5种)

A社会学研究

人口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社会

青年研究

民族学与文化学

(4种)

A民族研究

民俗研究

世界民族

文化遗产

新闻学与传播学

(6种)

A新闻与传播研究

编辑学报

现代传播

国际新闻界

新闻大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6种)

A中国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

大学图书馆学报

图书情报工作

档案学研究

档案学通讯

教育学

(13种)

A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学报

课程·教材·教法

电化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教育与经济

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教育学刊(4000字以上)

体育学

(5种)

A体育科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中国体育科技

体育学刊

统计学

(2种)

统计研究

数理统计与管理

心理学

(4种)

A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科学

人文、经济地理

(8种)

A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

经济地理

旅游学刊

城市规划学刊

人文地理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环境科学

(3种)

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资源科学

自然资源学报

综合性社科期刊

(13种)

A中国社会科学

开放时代

学术月刊

文史哲

社会科学

读书

国外社会科学

江海学刊

探索与争鸣

社会科学战线

学术研究

天津社会科学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高校综合性学报

(13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报纸报刊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专论或理论版发表3000字以上文章

转摘情况

新华文摘全文转摘(2000字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3000字以上)

其他

SSCI、A&HCI收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