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
更新时间:2019/4/15 10:47:54访问量:(0

中国现代文学是为汉语言文学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中国语言文学这一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郑州师范学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工作,2013年成立了中原作家研究中心,2014年获批郑州市重点建设语文教育教学团队,2018年中国现代文学获批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立项。文学院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中原作家研究中心为依托,加强横向联合,整合全校相关专业,共同组建起了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科研团队。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在河南省已经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科研团队建设、申请科研经费、申报高级别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高水平著作、争取高级别科研成果奖励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有效地促进了课程建设和研究基地建设,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

学科带头人孙先科教授现任郑州师范学院校长,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当代小说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万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另主持完成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省部级奖励2项。

1.jpg

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学科科研团队汇聚了富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学科人才15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7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学术队伍的53.4 %。博士8人,硕士7人,高学历人才占学术队伍的53.4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学科团队人员精干,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2.jpg

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学科科研团队依靠比较强大的教科研队伍,依托厚重的地方文化展开深入研究。经过多次论证,在了解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原先纯粹的文学本体研究范畴,延伸至美学、文化学以及史学等方面。并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和学校规划,提出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立足实际,体现中原文化特色,注重服务河南社会文化建设等要求,进而凝炼出当代小说发生学研究、现代上海话剧研究、河南现代汉语文学研究等三个方向作为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本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国家级、省、市、校级各类项目共32项,科研经费50余万,文章53篇,其中CSSCI检索32篇,北大中文核心22篇,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6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全省性学术会议3次。课题组成员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32人次,国内进修学者3人。

 3.jpg

学科基地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依托。五年来,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投入140余万元,搭建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室、中文应用技术实验室及中国现代文学资料室,为学科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托;建成中原作家研究中心1个,为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与郑州市第7中学、郑州市第74中学、郑州市第79中学等签署了人才合作实践基地。

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学科将完善团队建设,集中优势力量,搭建共享平台。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将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学科建设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硕士点授予权建设单位的重点培育对象。把郑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成为郑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把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打造成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河南省文学文化产业成果的重要转化基地,服务于河南省地方师范性人才的培训基地。并利用自身优势提升河南当代文化的影响力,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支持,实现学校整体科研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